8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5年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院共获批立项项目9项,其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1项(罗晓峰),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C类)2项。
2025年,我院教师延续优良传统,充分利用假期及课余时间,潜心钻研、认真准备,高质量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的申请书撰写工作。学院高度重视,提前谋划、深入挖掘、广泛动员、集中辅导,对申报材料进行反复打磨与优化,有效提升了申请书质量。在集中申报阶段,我院共提交项目申请55项,最终获批资助9项,保持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良好态势,展现出我院科研工作的扎实基础和持续进步的积极势头。

人物介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A类)[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罗晓峰,200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11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同时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随后在华中师范大学做博士后,先后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进行学习。2013年入职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罗晓峰教授长期从事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研究,参与美国RHIC/STAR以及德国FAIR/CBM实验, 在QCD相结构以及寻找QCD临界点的实验研究中做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工作。首次在金核-金核碰撞中观测到净质子数高阶涨落及轻核产额比对碰撞能量的非单调依赖,为寻找QCD临界点提供重要实验依据。与美国和印度的合作者确定出QCD相图的标度,发表在Science,被国际知名英国科学网站《Physics World》评为“2011年度国际物理十大突破”。 发表论文包含Science 1篇, 实验合作组主要作者文章PRL 7篇,被引4700余次。入选由斯坦福团队发布的全球前2%高被引和生涯榜单。2018年获首届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杰出贡献奖(Merit Award) 。曾担任美国RHIC-STAR实验整体关联物理组召集人(2018-2023)、现任德国FAIR-CBM实验华中师大团队负责人。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柯星
责编|吴科汝
审校|秦广友 赵蕴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