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教育部与国家外专局“111引智基地”、中国高科技中心(CCAST)、法国驻中国大使馆、中-法粒子物理网络联合实验室的联合资助下,10月20日至24日,由华中师范大学主办,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办的“高能核物理进展、创新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研讨会组织学术交流报告70余个,来自中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挪威、匈牙利、美国、瑞士及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等八个国家共14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我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张晓明和法国科学院克莱蒙研究所资深研究员Nicole Bastid担任本次会议的联合主席。
10月20日上午举行会议开幕式。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夏立新在会前会见了出席本次会议的法国驻武汉领事馆副总领事和中外院士专家代表,并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焕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马余刚、法国驻武汉领事馆副总领事Laurent CUENOUD、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离子对撞机实验(ALICE)国际合作组织发言人Marco Van Leeuwen,以及中-法粒子物理网络联合实验室法方主任 Eric Kajfasz等分别发言。学校办公室、发展规划处、人事部、国际处、科技处等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开幕会。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周代翠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本次会议是在中-法建交六十年和中国-ALICE国际合作三十年背景下特别举办的系列重要活动之一。依托中国- ALICE、中-法、中-意、中-德、中-挪和中-美等双边和多边在高能核物理领域的合作基础,会议首先由国际知名专家Jurgen Schukraft、Dieter Roehrich、周代翠、Nicole Bastid 和Anadrea Rossi 分别报告了重离子国际合作四十年的科学与技术成果。本次会议交流主题聚焦国际高能重离子碰撞中的夸克物质信号及其性质、手征磁效应、超边沿碰撞、奇特物质态、小系统碰撞中的新物理现象,以及创新理论和粒子探测新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原创性成果。会议进一步交流探索了新实验加速器设备、粒子探测及快电子学,特别是硅像素新技术研发及其应用等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物理研究计划。会议推动了我校在该领域的国际合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扩大中方在高能核物理领域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据悉,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中师范大学和国内相关重点高校及研究机构先后参与欧洲SPS-EMU01、LHC-ALICE和美国RHIC-STAR超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国际合作研究,近年来又加入德国FAIR-CBM和俄罗斯NICA-MPD高亮度重离子束流实验合作。目前,我校是LHC-ALICE实验国际合作组中方牵头单位,与ALICE中方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做出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物理和技术成果,是该领域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力量。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记者|毛亚显 王棣
责编|钟瑷忆
审核|周代翠 金新利 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