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物理二级学科(0704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任务,在各个科研环节接受基本训练,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导师安排的科研工作,获得一定量的科研经历,毕业论文达到理学硕士学位论文水平。
具体要求如下:
1.初步了解国内外天体物理学研究历史、现状和可能的发展方向;
2.能用一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和论文写作。
3.初步掌握专业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
4.具有开展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5. 具有从事科技管理或者综合发展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核、粒子天体物理和宇宙学:利用天体乃至宇宙作为特殊实验室来研究基本物理规律,运用物理学研究天文现象的成因和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等问题。譬如:极端条件下的物性、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本质、黑洞物理、超高能宇宙线起源等。天文学和基础物理学相互借鉴,实现观念、方法的更新,推动解决粒子物理、高能核物理和超高能天体物理相关问题。
2.高能天体物理:利用X射线、γ射线、中微子以及引力波等高能观测手段,观测宇宙天体特别是与致密天体相关的剧烈爆发现象,并揭示其内在的物理机制。譬如,脉冲星辐射机制,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成因,超新星爆发机制,活动星系核物理,X射线爆发类型和起源等。
3.恒星与星际介质:运用地面和空间的先进观测设备,在光学、红外、紫外和射电等多波段对恒星和星际介质进行观测研究,结合理论模型来理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中的吸积和恒星活动等外部物理过程、恒星的内部结构变化、系外行星系统形成以及星际介质的性质。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硕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总学分36-38学分(16学时/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具体课程信息见《×××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五、实践环节
在学期间参加课题组所有相关会议和讨论,每学年报告不少于1次。实践环节主要由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和督促。研究生在提交学位论文之前必须提交上述具体环节的日期、地点和内容清单以及指导老师评定的成绩单。
六、科学研究
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在老师指导下能完成一定的研究任务。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完成科学研究后要提交学位论文并进行答辩。学位论文规范格式、学位论文标准、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要符合国家学位条例、国家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以及有关文件规定。
八、培养方式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实行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要注重教书育人,严格要求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和科研积极性。指导硕士生参加教师的研究项目,注重科研训练,充分利用课题组集体指导的学术环境进行协同培养。
九、必读文献
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具体格式见《天体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十、其他规定
研究生须根据本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制订个人培养计划,须按《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进行考核。
天体物理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
必修
课程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2
|
2
|
1
|
全校硕士生必修
|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2
|
理工农类硕士生必修
|
|
第一外国语
|
64
|
4
|
1、2
|
全校硕士生必修
|
二级
学科
必修
课程
|
|
天体物理学
|
64
|
4
|
1、2
|
|
|
高等电动力学与辐射机制
|
64
|
4
|
1、2
|
|
数据处理方法
|
64
|
4
|
1、2
|
|
恒星与致密天体物理
|
64
|
4
|
1、2
|
选修课程
|
|
高等量子力学
|
48
|
3
|
3、4
|
|
|
量子场论
|
48
|
3
|
3、4
|
|
核天体物理
|
48
|
3
|
3、4
|
|
高能天体物理
|
48
|
3
|
3、4
|
|
广义相对论
|
48
|
3
|
3、4
|
|
星系与宇宙学
|
48
|
3
|
3、4
|
|
星云物理
|
48
|
3
|
3、4
|
|
流体力学和吸积盘
|
48
|
3
|
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