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致知|从风的形成到自然灾害:星光里社区科普实践队开展科普教育活动
作者:徐宇彤 时间:2025-07-12 点击数:
为提升社区儿童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7月11日,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格致科普·‘团’聚青春社区科普实践队(以下简称社区实践队)在星光里社区成功开展了科普课程。社区实践队队员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对自然现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风的奥秘
上午的课程从风的形成原因讲起,实践队队员雷梦琪和王子旭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向孩子们解释了风是如何由气压差异引起的,以及风在自然界及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孩子们对风的形成和影响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到了很多与风有关的知识。

接着,实践队成员介绍了风车的原理,解释了风车如何利用风力转化为机械能,以及风车在历史上的应用和对于现代的环保意义。孩子们对风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表现出极大的好奇,纷纷举手提问,实践队队员们一一解答了孩子们的问题。

课程的最后,实践队成员指导孩子们亲手制作风车。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用纸杯、吸管和黏土等材料,一步步地制作出自己的风车。当风车在孩子们的手中转动起来,他们的脸上露出了自豪和喜悦的笑容。
科普自然灾害
下午的课程转向了自然灾害及其形成原因科普。实践队成员贾文洁和张朴源通过图片、视频和互动讨论,向孩子们介绍了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影响。孩子们通过这些直观的学习材料,对自然灾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学会了如何在灾害发生时保护自己。

课堂上,实践队成员还特别强调了预防自然灾害的重要性,教育孩子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也向孩子们科普了遇见这些自然灾害时怎样冷静地应对。

课程的最后,队员们引导孩子们制作了简易地震仪。孩子们在队员们的帮助下,使用纸箱、橡皮筋和夹子等材料,制作出能够感应震动的地震仪模型。这个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地震的相关知识,还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通过亲手制作地震仪,孩子们对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仪的工作原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
两节科普课程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现象的平台,也增强了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通过上午的风车制作和下午的自然灾害知识学习,孩子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星光里社区的社区实践队队员们未来将继续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促进社区儿童对科学知识的了解和兴趣,为他们的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徐宇彤
摄影|徐宇彤
责编|魏清
审校|马英 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