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师范生|张政豪: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
作者:李博扬 时间:2025-07-21 点击数:
个人简介
张政豪,湖北武汉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公费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2023-2024年平均学分绩89.28,综测排名第六,曾获博雅银桂奖学金、树人奖学金;曾获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称号;曾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家级三等奖、湖北省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校级试卷设计大赛二等奖、校级班主任基本功技能大赛二等奖等奖项。曾任心心火义教之家志愿者协会(学生)副社长,现任2022级学生会生活心理部长、2407班班主任助理,累计志愿时长515小时。
寻路·叩问初心
中学时期,物理并非张政豪的强项,投入与收获的落差曾让他倍感压力。进入大学后,面对专业学习的压力,他也一度萌生转专业的念头。然而在家人、朋友和老师的鼓励支持下,张政豪调整心态,选择了直面挑战,继续坚持。但随之而来的压力如潮水一般涌进他生活的角角落落,专业课、英语课、学生工作、志愿活动等多方事务交织成网,在日复一日的奔忙中他逐渐模糊了自己当初选择师范专业的初心。
转折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加入了支教队。在支教期间两名令他头疼不已的“小刺头”却在活动结束的最后一天告诉他:“这21天里,我最开心的是和张老师成为了好朋友。”那段经历让张政豪意识到,教师在无形中改变了学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生命的摆渡人,承担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和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怀揣着对教师职业的敬畏之心,张政豪成为了师范道路上的赶路人。

赶路·步履铿锵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先储满一桶水。”为了成为一名负责的教师,在专业学习上,张政豪始终秉持“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态度。大学期间,他的29门课程成绩超过90分,专业学分绩位于年级前10%。“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在品德修养上,他追求卓越,曾获校优秀志愿者、劳育志愿活动积极分子等15项荣誉称号,并协同团队获两项国家级表彰。
张政豪深知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育专业素养。支教结束后,他选择“以赛促学”,通过竞赛锤炼教学技能。他积极参与各类专业竞赛,获得第九届“优利德杯”湖北省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二等奖、校级“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二等奖等17项师范生专业技能奖项。即使有的比赛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他也始终坚信成功从来不是生活的唯一解,在比赛中收获的成长才是每段经历馈赠的真正宝藏。
此外,张政豪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发展素养。在第七届湖北省科学实验展演活动中,他作为负责人携团队作品《科学反“电”诈》荣获三等奖,同时该作品受邀参加湖北省首届高校科普嘉年华活动。在科研方面,张政豪曾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省赛,三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教育研习,通过专注提升教育研究能力,不断在实践中提升科研能力,张政豪不断向一名“研究型”教师迈进。
两次暑期支教并非张政豪公益之路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此后,他积极参与多项公益论坛项目,并在2025年的海峡两岸公益发展论坛上代表大学生志愿者发声。

引路·燃灯启航
张政豪认为,个体的光芒在时代洪流中或许微弱,但教育事业从来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场团队协作的接力赛。大二学年至今,张政豪担任年级心理工作负责人,通过系统参与多项心理培训与实践活动,他秉持“心理助人”的初心,积极为学院撰写心理培训手册,持续关注年级同学的心理健康。
同时,张政豪坚信朋辈互助的力量。从一对一的学业帮扶,到担任班主任助理;从参与学弟学妹的听课评课,到组建志愿服务团队——他始终致力于凝聚教师团队的力量,力求汇聚起强大的教育合力。

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挑战,教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角色。张政豪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广大教师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的教诲。他相信这颗心,应是扎根课堂的赤诚之心,是服务社会的奉献之心,更是关爱学生的仁爱之心。未来,他将以仁爱之心托举起学生的成才梦想,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践行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李博扬
责编|吴科汝
审校|马英 王棣 何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