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师范生丨陈泓霖:风雪兼程,寒梅独赏
作者:李博扬 时间:2025-07-29 点击数:
个人简介
陈泓霖,福建厦门人,汉族,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公费师范)专业2022级本科生。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格致”生涯教育与学习发展中心主任、团委学生会学术科研部负责人、男子篮球队队长。连续两年综合测评位列专业前10%。并获得获华中师范大学博雅丹桂奖学金、厦门市教育基金会“王淑景、王文斗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体育活动积极分子”、校“师范生活动积极分子”等荣誉称号。连续两年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华夏杯”全国物理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

“家族简历”:一部微缩奉献史
十岁那年,陈泓霖从爷爷手中接过一本写满病历的泛黄笔记本。扉页上是曾祖父的字迹:“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作为家乡德高望重的名医,曾祖父生前曾免费给求医的人治病。陈泓霖祖父是上个世纪50年代末大学生,毅然投身于那个年代最神秘也最艰苦的领域——核物理研究。父亲在90年代响应国家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毅然入伍。一身戎装褪下后,转业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干部。
父辈们躬身前行的背影,构成了他成长的精神磁场。如果说家族中济世救人的仁心、科研报国的赤诚、为民服务的担当,是深埋他心底的精神种子,那么高中老师们在讲台上传递的爱与责任,则是点燃他理想的火种。那些用耐心打磨知识、以真诚关怀学生的课堂,让他突然读懂了家族传承的深层意义 —— 当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出知识地图时,那份对教育近乎虔诚的热爱,与家族三代人的奉献精神形成了奇妙的共鸣。
“那一刻,我无比清晰地知道:讲台,就是我的战场;教育,就是我的奉献方式。站在讲台上,我传承的不仅是知识,更是那份流淌了三代、如今由我接棒的‘奉献’基因。”

听从本心:身体力行教师志
入学以来,陈泓霖就积极参与学院团委学生会,大二学年加入"未来教育家联盟",在这三年的学生工作期间,从协助工作到组织策划我院“走进阳光事业”的一系列活动,连续两年获评“师范生训测先进单位”。同年他也加入“心心火义教之家",对接社区开展科普活动,让教育报国的信念化作具体行动。
组织策划学院“走进阳光事业”系列活动
参加星星火社区义教 未来教育家联盟活动部
教学实践中,他主动联系高中母校厦门一中,为陈景润班学生授课、监考与辅导。这也是他第一次站上高中物理课的讲台。“准备一节课真不容易,尤其是面对这样一群学习基础特别好的孩子。尽管我都提前想了很多他们可能的提问,但他们还总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思考方式来问你。”他笑着说,“每次回答完他们,我都有种如释重负却心满意足的感觉”。
假期返校教育见习:左习题课,右考试监考
知行合一:集百家之所长
在专业学习上,陈泓霖以近乎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大一学年假期期间,他就自学完高等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等专业课程。至今为止,他的专业学分绩接近90。同时陈泓霖深谙 “师者需博采众长” 的道理,三年间他阅读 10 余本跨学科专业书籍,研究各地教育改革动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育研习等科研领域崭露头角。
“大胆去做,不要想那么多,即使结果只是三等奖,有些风景唯有前行才能遇见”, 这句座右铭指引陈泓霖在物理创新实验大赛、“看电影谈物理” 等赛事中屡获佳绩。
大学物理创新实验大赛 “看电影,谈物理”比赛
花开满城:做让学生真心喜欢的老师
陈泓霖始终相信,师范生不仅应该有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的学科能力,也应成为一扇能让学生主动叩响的窗——推开它,既能窥见知识的浩瀚星空,也能触碰人格魅力的温暖光芒。所以他对自己说:“去做一个本身就很有趣的老师吧!”既照亮知识,也温暖成长。
从篮球场到排球场,从纵横十九路到合唱团,甚至是华大青年推文,随处可见他的身影。
他作为球队首发带领院篮球队创校赛佳绩三年均进入四强。也曾参与校阳光组排球队,入学三年以来作为院排球队主力助力球队蝉联三连冠。体育不仅强健了一名未来教师的体魄,更铸就了他坚韧不拔、团结无私的精神。在课余时间,他还参加校园歌手院选拔赛、校天空杯合唱比赛等。此外,他还获得吉他指弹、民谣获业余7级资质,围棋业余2段资质。
这些经历印证:优秀教师应是精神明亮、底蕴深厚的"多边形战士"。
每个人心中对“优秀”师范生都有着不同的定义,教师的价值感本身也需要经过不断的求索才能得到。走出去吧少年,不管风雪兼程、日月星辰,去在有垠的大学中无垠地遨游。寒冬的山顶也可以有茕茕的梅花为你绽放,我们会在成为最好的师范生时相遇!
华大青年穿搭推文 天空杯合唱比赛 校阳光组排球队


篮球比赛获奖


院男排三连冠


将乐器与物理课融合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李博扬
责 编|李博扬
审 校|马 英 王 棣 何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