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充分发挥物理学科师范生的专业优势与特能力,全面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多元发展,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员国情学习与实践队(下文简称“实践队”)于“希望家园”夏令营开展期间,在赤壁市柳山湖镇宝塔山村采用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为孩子们带来了一系列既具吸引力又富含教育意义的物理科学相关专题课程,带领着孩子们领略了物理科学的魅力,点亮了孩子们心中追求科学真理之光。
(吴晨瑜《跟着小明过夏天》课堂)
7月16日,实践队队员吴晨瑜的《跟着小明过夏天》课程,巧妙地将深奥难懂的物理知识与日常切身体会到的事情联系起来,促进孩子们的理解,引起了热烈反响。孩子们跟随着小明的脚步,从品尝冰镇西瓜的甜蜜滋味,到学习游泳时佩戴泳帽的重要性,再到探讨蜻蜓低飞、闪电雷声等自然现象背后的物理奥秘。吴晨瑜通过提问、讨论和实验的方式,激发了孩子们对物理知识的浓厚兴趣。
(王雅霖带着孩子们切身体会大气压)
7月18日,实践队队员王雅霖带来了一节物理课程《无形的双手——大气压》,该课程以两个精心设计的实验开场,孩子们满怀好奇与兴奋参与其中。实验中,学生们首先尝试用A4纸吹气,观察纸条的变化;随后,一名学生上台对着两根粗吸管间的A3纸吹气,让同学们猜测并观察现象。通过这两个实验,学生们通过切身行动直观感受到了大气压力的存在。王雅霖不仅详细解释了大气压力的理论知识,还结合地铁安全线、草原犬鼠洞穴设计等生活实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科学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课堂气氛活跃,物理知识科普效果明显。
(赵浚岐指导孩子们制作非牛顿流体)
7月24日的《非牛顿流体制作》课堂上,实践队队员赵浚岐带领孩子们动手实验,直观感受科学理论学习与实验的相辅相成。赵浚岐首先展示了液体(水)与固体(石头)的触感差异,随后引出了非牛顿流体的概念。学生们在赵老师的引导下,利用水和玉米淀粉制作出了传说中的“非牛顿流体”,并亲身体验了其独特性质——学生们将制作好的非牛顿流体倒入塑料袋中,再放入一枚鸡蛋,让它从高处自由落体。当赵浚岐向同学们展示在流体的保护下完好无损的鸡蛋时,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惊呼起来,物理学的神奇与魅力在此刻尽显。
(吹乒乓球实验)
7月25日,实践队队员张昊结合赤壁本地历史文化,巧妙地从历史典故“赤壁之战”中的风之妙用切入课堂。他通过一段精心挑选的视频播放,生动展示了风在发电、航行、农业灌溉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随后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利用手中的材料尝试制作简易风车、吹动乒乓球等实验,亲身体验风的力量与魅力。实验过程中,孩子们兴奋不已,纷纷展示自己的创意与成果,课堂氛围活跃。
随着“希望家园”夏令营一系列物理科学专题课程的结束,孩子们也在队员们的引领下,掌握了更多的物理知识。实践队的同学们为孩子们精心设计的课程,不仅让物理的奥秘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无限热爱与探索精神。此次物理教学活动不仅展现了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师生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更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与多元发展。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李博扬 黄健聪
编辑|沈欣怡
审校|马 英 王 棣 马月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