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致知|北京研学实践队于两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访学活动
作者:李雨桐 蒋希 时间:2025-07-05 点击数:
7月3日上午,学院本科生赴北京研学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继续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开展研学活动。在这场融合理论讲解与科研实景的学术探索中,实践队成员深度触摸高能物理领域的前沿脉动,在科学家的引领下解锁宇宙观测的"中国智慧"。
实践队首先来到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此,尹倩青老师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高能物理在天文探测中的应用。他系统阐释了卫星探测技术如何捕捉宇宙深处的高能粒子以及X射线探测与可见光成像的区别等,并以我国自主研制的 "慧眼" 卫星为样本,揭秘空间天文观测从数据采集到科学发现的全流程。

队员们听尹倩青老师讲解
接着,队员们来到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ASSHO)模型前,聆听李骢老师对LHAASO观测基地的详细介绍,包括其结构组成、探测器特点、科学目标及已取得的相关成果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也与李骢老师就LHAASO观测基地展开了深入的探讨。思维碰撞间迸发出创新火花,队员们也对LHAASO观测基地的建设、宇宙线探测原理和LASSHO的物理目标有了更深的理解。

队员们听李骢老师讲解
随后,在宁哲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来到了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复杂精巧的电路器件前,宁哲老师为队员们介绍了电子学器件的构造和原理,以及其在一些大科学装置实验中的应用。其中,宁哲老师具体讲解了应用于LHAASO和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的电子学插件,硅像素探测器测试系统等内容,使队员们认识了高能粒子探测设备中关于数据传输这一不起眼却又不可或缺的一环。

队员们听宁哲老师讲解
队员仔细观察Fast PMT元件
此次访学活动,不仅让队员们收获了高能物理在天文探测中的应用的有关知识,了解了LHAASO实验的结构、探测器及科学成果,还让队员们知晓了电子学在高能物理实验中的信号处理、数据传输,时钟联调等功用,以及其在CT成像等民生方面的应用。通过一上午的活动,队员们不仅开拓了科学视野,也对高能物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今天上午,我们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科学探索之旅。在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专业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们。在实验室里,老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卫星的各类部件和工作原理,那些复杂的构造在老师的讲解下变得清晰易懂。随后,我们有幸走进卫星监测区域,亲眼目睹了卫星使用的高精度镜头,它们精巧的设计令人惊叹。老师还借助模型为我们详细介绍了 LHAASO(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的构成与运行原理,面对我们提出的各种疑问,老师都耐心细致地一一解答,让我们对宇宙线观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紧接着,我们踏入电子学实验室。一进入实验室,各种电子仪器映入眼帘,密密麻麻的线路与电路板交织在一起,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一个电子科技的微观世界。近距离观察这些精密的电子设备,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与严谨。这次参观学习,不仅拓宽了我们的科学视野,更激发了我们对科学探索的热情。未来,我们将带着这份热情,继续在科学的道路上努力前行,探索更多未知的奥秘。
——2024级物理学(基地班)陈柯良
上午我们参观了高能所内粒子天体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实验室,所里的几位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解了各自领域的专业器件和工作原理,比如航天飞行器结构,硅光电倍增管的设计和硅像素探测器关键技术的研究等。经过半天的参观学习,我开阔了眼界,了解到了很多前沿知识,对于这些研究方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自己未来的就业规划做了一些铺垫,希望未来自己也可以为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2022级物理学(基地班)张祉婧
在中科院高能所的研学让我收获颇多。在粒子天体物理的区域,高能所的老师结合实物模型图,给我们讲解了很多探测卫星。在这其中,慧眼卫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我国首颗空间X射线天文卫星。我们了解了它的基本原理,也看到了其控制中心,这个卫星也标志着我国在相关领域走在了国际前沿。然后是了解了LHAASO,这是用于宇宙线观测的大科学装置,我们还看到了一个比例缩放模型,老师通过向我们介绍每个部分大概的作用是怎么样的。这也是一个“国之重器”,让我深深自豪。最后,在核电子学相关的实验室,实验室老师结合实物为我们展开讲解,实验室有很多实验仪器非常硬核,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是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长久的积累投入,才能有所收获和进步。
——2023级物理学(基地班)陈欣迪
今天上午的科学探索之旅令人震撼。在中国科学院粒子天体物理全国重点实验室,我们首次近距离接触"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深刻理解到这台观测高能x射线的国之重器,如何利用掠射原理,捕捉来自宇宙深处的神秘信号。在LHAASO观测基地模型前,巨大的阵列装置如同宇宙射线的"捕手",通过探测高能伽马光子,为破解宇宙射线起源之谜提供关键数据。最让我惊叹的是核电子学实验室,那些看似微小的集成电路芯片,却承载着北京谱仪,大亚湾和江门中微子实验装置的核心读出技术,展现着我国在高能物理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创新实力。此次参观不仅让我领略到前沿科技的魅力,更让我感受到科研工作者追求真理、探索未知的执着精神。
——2023级物理学(基地班)张宁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李雨桐 蒋希
摄影|李茗霏 范礼君
责编|魏清
审校|周晓康 崔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