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5日,《人民日报》整版刊登《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经过严格选拔和评审,全国9万名研究生荣获202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此次名录遴选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中的100名优秀代表,并展示其事迹风采。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方炜光荣上榜。
据悉,这是我校研究生首次上榜该名录。希望全体物院学子以获奖学生代表为榜样,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在校期间
方炜积极参加学术竞赛
曾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揭榜挂帅”专项赛“擂主奖”
他还围绕移动通信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发表SCI期刊论文2篇
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
在科研与竞赛道路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轨迹。作为研究生,方炜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在科研创新道路上积累的一些学习感悟。他认为科研和竞赛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研能为竞赛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与技术基础,而竞赛则能检验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并且还能推动科研思维的创新与突破。
在科研方面,方炜认为需要从大量文献的阅读入手,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研读前沿的学术文献,可以清晰地把握学科方向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参与科创竞赛,如挑战杯、数学建模等,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学术界和工业界尚未解决的痛点和难点,还能为我们的科研提供新思路。在科研工作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难题也应该勇于尝试,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重要支持。
在竞赛的道路上,方炜深刻领悟到团队的高效协作与默契配合是成功的关键。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可以帮助团队迅速攻克难题。科创竞赛往往需要我们敢想敢做,勇于尝试新方案,探索未知领域。尤其是在像挑战杯这样的比赛中,开放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常常能够带来突破。大家通过不断努力与团队协作,不仅在专业技能上取得了显著提升,也在合作和沟通能力上得到了充分锻炼。每一次的讨论、调整和改进,都是迈向成功的关键。团队成员一起努力拼搏的经历让大家共同收获成长。
方炜的经验分享,体现了个人成长的智慧,也为大家提供了科研创新的路径指南。方炜的故事激励着物院学子以开放的心态和扎实的作风,积极参加科研竞赛,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获奖感言
非常荣幸能作为我校首位研究生代表,荣登《人民日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认可与鼓励,也是对母校与物院精心培养的肯定,同时也让我更加真切地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回望桂子山麓、南湖之畔的求学岁月,在物理学院的精心培养和课题组的悉心指导下,我得以在华师这片广袤的原野上潜心耕耘。犹记数模竞赛中,磨砺了严谨分析与深度思考的能力;难忘“挑战杯”赛场上,体会到大胆创新与团队协作的重要。这些经历让我深刻感悟到,我们既要“敢想敢做”,勇于把新颖的想法付诸实践,也要脚踏实地,努力做出真正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工作。
感恩华师沃土的滋养,在未来的征程上,我将铭记“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继续心怀远志,笃行实干,以创新思维照亮科技前路,用专业力量绘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壮美蓝图。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责 编|孟晨轩
审 校|马 英 王 骥 王 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