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致知|足迹踏响山河故,赤帜丰碑立心间 学院三支贵州实践队开展红色研学实践
作者:敖璐烨 时间:2025-07-07 点击数: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7月4日至5日,学院三支贵州实践队赴遵义会议会址、红军山烈士陵园、娄山关战斗遗址、茅台镇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息烽集中营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地,开展红色研学实践,在历史遗迹中感悟信仰力量,从革命精神中汲取奋进动力。
历史转折·遵义会议启新程
7月4日上午,实践队前往遵义会议会址进行实地参观。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泛黄文献、斑驳文物与沉浸场景,生动再现了革命先辈在生死攸关时的抉择智慧。驻足长征史实展板前,凝望着红军使用过的枪械与破损的行军包,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信仰伟力。


仰望丰碑·红军山上敬英魂
随后,队伍肃穆登临红军山烈士陵园。沿着石阶缓缓而上,队员们在镌刻着 “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的纪念碑前庄严肃立,向烈士敬献花篮。全体党员面向纪念碑重温入党誓词。


行至邓萍烈士墓前,讲解员讲述烈士邓萍“倒在遵义战役前沿,至死紧握作战地图”的悲壮;驻足于“红军坟”雕塑前,大家聆听百姓与“红军菩萨”龙思泉与百姓“军民鱼水、生死与共”的动人故事,感悟革命信仰与力量。

行程最后,在红军山烈士陵园,学生党员阚丽媛结合红军革命事迹及其精神内涵,为实践队员讲授了一场主题微党课。她强调,新时代青年须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雄关漫道·山河肝胆矗云碑
7月4日下午,实践队师生踏上长征关键隘口娄山关。穿行于西风台、长风桥、雁鸣塔间,在历史遗迹与壮阔山河的交融中,队员们切身感悟红军以信念劈开天险的胜利之路。

娄山关合影
酒香砺行·赤水烽火映匠心
7月5日上午,实践队伍抵达茅台镇,追寻四渡赤水的烽火印记,品读酱酒文化的红色基因。在四渡赤水战役旧址,队员们通过战场遗迹,重温红军佯攻贵阳、西进云南的战略智慧,感悟绝境中破局的红军意志。红色记忆与酱酒文化交织。漫步中国酒文化城,从“商周酒器”到“当代酱酒工艺”,队员们看到:在革命岁月里,茅台烧酒坊曾为红军提供消毒物资;新时代下,酿酒匠人以“精益求精”的坚守传承技艺。这种“红色信念与工匠精神同频共振”的传承逻辑,让队员们深刻理解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坚守”与“突破”相辅相成。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园合影
黑狱铸魂·息烽营中淬心志
7月5日下午,脚步深入息烽集中营旧址,行至杨虎城将军、“小萝卜头”等烈士囚室前,凝望着锈迹斑斑的刑具,聆听着讲解员讲述罗世文、车耀先、韩子栋等革命志士在此顽强抗争、宁死不屈的感人事迹。通过参观珍贵历史实物和图片展陈,实践队师生深刻理解了:在民族危亡时刻,革命者们如何在“人间地狱”中,以血肉之躯捍卫信仰尊严,铸就坚不可摧的精神丰碑。


从转折之城遵义到赤水河畔、娄山雄关,从酒都烽火到黑狱炼魂,我院贵州实践队以足迹叩问山河故事,于历史深处汲取磅礴力量。这趟淬炼之旅的精神滋养,必将化为矢志报国的步履铿锵,鼓舞着学院青年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以初心为炬、以行动为锋,将青年热血熔铸进时代奔涌的江河,于国家召唤处,矗立起永恒的青年丰碑。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敖璐烨
摄影|蒋婧媛
责编|吴科汝
审校|马英 王棣 吴浩宇